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西方自然科學的起源 (6) 存在巨鏈 & 小宇宙大宇宙

可先閱讀:
 - 西方自然科學的起源 (5) 感官轉向:身體的神聖性



目前時間軸:



隨著工商發展, 11 世紀由神學家帶頭的知識運動,就是轉向關注我們 身體的神聖性,也因為感官變得非常重要,所以從感官感受到的事物也很重要,這種觀察帶來對世間萬物的新見解,這股風潮在 11, 12 世紀不斷推進。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同時「看見強烈的色彩」、「聞到強烈刺鼻的氣味」的昆蟲,我們就能統一理解兩者,知道這可能是一種危險的昆蟲:



隨著我們使用更深入、更綜合的觀察,我們除了可以觀察個別事物之間的統一聯繫之外,也可以透過感官觀察到整體的一些相似之處,這些自然萬物在不同層次互相蘊含,形塑出一個一環扣一環的存在巨鏈(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小宇宙與大宇宙:機械關聯的系統隱喻


對於神學家、以及當時各行業公會的知識份子來說,這股轉向感官的力量,促使他們開始嘗試掌握「自然萬物」的本質。 

首先,身體的神聖性讓大家更多關注自己的身體,神學家發現人的身體有非常複雜但是統一、和諧的構造,所以甚至可以稱呼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

與此呼應的就是,世間萬物所形成的「大宇宙」,如果這個大宇宙也是像「小宇宙」一樣,那世間萬物也會有一個統一、和諧的構造,並且彼此交互作用,產生系統性、機械性的變化。

舉例來說,在 12 世紀發行的《闡述百科》以關聯、機械式的隱喻的說明,基督教以及當時人們所相信的各種事物概念,提供給當時的大量的低階教會人員閱讀。



 
(補充:闡述百科的書名為 Elucidarium,字首為 elucidate,意思為闡述,含有教育性質、經過設計的講解與說明)


延伸思考

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我們開始關注我們「經驗的連貫性」之後,下一步就是經驗的「統合」,經驗的連貫性是指,我們開始關注我們怎麼「產生這個經驗」的流程,這個流程可能涉及到多方面的認知(例如看見,聞見)。

而當我們開始有意識的覺知這個經驗流程,下一步就是各個經驗之間的「統合」,我們會發現經驗之間存在相似、關聯,這一點很有可能首先反映在去找到蘊含在「不同尺度」下的相似之物,也就是找到自己經驗中的那條能解釋的存在巨鏈,因為不同尺度的事物會在你生活中以不同頻率、幅度影響著你。

對我來說,我覺得「圖像式思考」就是能幫助我快速的找到各種經驗的「存在巨鏈」,其實你大概已經發現,古人在這個階段用隱喻、譬喻的方式思考,其實就是一種「聯想、想像」的投射。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理解碎形波動(Fractal Variation)的計算方式

上週有朋友在 PTT 寄信給我,討論一個 MT 論壇上碎形波動的計算方式:


 簡單來說就是在不同時間尺度上,計算波動的變異數。

有興趣的話,可以抓指標 EA 下來使用看看: 
 Variation Index - indicator for MetaTrader 4

這個指標其實計算上程式碼並不長,問題是結構不容易理解,所以這邊我大概介紹一下這個指標的結構:

首先我們要先選定一個底數和指數值,作為往回看的長度(lookback),假設我們選擇底數 2 ,指數 8 ,等於往回看 2^8 = 256 個資料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模擬交易週記W22 (2020.4.20 - 4.24)

在此寫的週記有幾個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 MyFxBook 上面的不足

所以主要是告知大家,MyFxBook 上面可能不容易觀察到的資訊

最主要就是:

(1) MyFxBook vs. Terminal 的線圖,驗證交易邏輯無誤 (本周:無誤)

(2) 確切的 Equity Drawdwon (本周:無更新)


(3) 交易列表中無法解釋的事情 (無)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經常閱讀的學術期刊列表(附 opml)

之前我曾經和朋友分享過閱讀的學術期刊,我原本不覺得這有什麼意義。結果我分享出去之後,就被一堆人轉載與討論,其實我現在還是不知道為什麼。

到底學術前沿發展,對於做交易有沒有幫助?我覺得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對我來說,我閱讀學術論文是有目的性的,我曾在這篇〈 網友來信:學術文章對策略發想有幫助嗎? 〉講到, 但沒有講得很清楚。我閱讀的目的有兩個:

1.與原創性文章激盪火花

在我的判斷中,學術論文分成兩種,一種是原創性高的優質文章,一種是小修小改的解題文章,如果你想知道我是怎麼判斷的,可以看我在 PTT 八卦版被推爆的文章:〈如何快速讀paper〉透過文章的論述傾向,能很快判斷什麼是好文章、什麼是垃圾。

原創性的文章會提供你研發靈感,甚至你光是讀摘要你就飽了,這是一個非常高報酬的行為,然而也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因為你自己要有很強的學術背景,並且付出不便宜的訂閱費用。

我使用 Zotero 管理我的文章,我對於充滿原創性的文章都會以 "+" 號代表我的興奮度,你可以發現值得我興奮的文章其實在我這麼大量閱讀的條件下,仍然非常少:


 
2. 確定學術圈落後的程度

由於具有實務成功的經驗,可以很快發現學術界的人在研究上的缺陷,尤其是在方法與實驗上的呆板單調。確定學術界的人一直在產「沒用的垃圾」是很重要的,因為你這樣才能確保公司的研發始終站在一個更前衛的位置。

舉例來說,這裡有一篇 2020.4.7 發表在 ArXiv 上的論文〈使用深度強化學習於演算法交易之應用(英文)〉,ArXiv 本身沒有嚴格的同儕審查,但作者本身來自比利時還算不錯的學術機構。

這篇文章還算是誠實,沒有刻意去搞出一個超級厲害的績效,說我的研究方法超級厲害,而是在結論中強調還需要有解決強化學習會容易過擬合的方法,讀到這邊,身為使用 MAE/MFE 分析法的各位,應該跟我一樣在心裡微微笑。

在文章的結語中,作者寫道:「... Secondly, advanced RL reward engineering should be performed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RL objective and the Sharpe ratio maximization objective.」(進階的強化學習的獎勵設計方法,應該要減少演算法的目標設計和最終夏普率最大化的差距。)

詳細請見:如何使我們的交易觀念更加清晰

嗯,我心裡也是淺淺微笑,我老早解決了。這就是我講的,確定學術落後的程度。通常來說,發表作者的學術單位、發表作者過往研究的引用次數、發表作者的研究方向的一貫性,都是確定學術落後的重要指標。

如果今天是一位作者過往研究都有非常高的引用次數,並且研究方向看起來又有脈絡可循,那這時候就要抱持更謹慎的心態,我在這邊雖然用稍微囂張的口氣,但其實這要十分小心,要抱持極端謹慎的態度去確認學術落後.而不是用一種瞧不起的方式去確認,要用一種極度科學的方式去確認。

*   *   *

底下是我常讀的金融數學、參數優化理論的期刊,除了這些我也會偶爾閱讀神經計算(Neurocomputing)相關的期刊,因為做出可解釋性的複雜系統是我在事業上的長期目標,金融業的客戶和監管單位不是太笨就是太複雜,不能解釋的黑箱模型很難在未來有一席之地。

原則上我現在較少閱讀人工智慧領域的文章,但仍然有在追強化學習與一些冷門的神經網路模型的發展,目前幾乎不會讀純數學、純哲學的期刊。

OPML 下載網址 (Google Drive)

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

要對回測有感覺 & 一月效應和七月效應

今天實在太忙,忙的原因你可以看我右邊今天的 Twitter,沒法度在週四固定寫哲學文章,所以就快速寫點交易的東西吧!

前篇〈週中反轉(Midweek Reversal)與回測的運用〉中我有提到,我通常希望是在 三/四/五 的時候進場,這讓我想到我一再強調,你要對「回測報告有感覺」,我想今天一次來講清楚。


我在〈波動驚人規律:外匯日內波動的週期效應 〉中的影片(Youtube) 也強調我們要對時間有感覺,這個時間重點是三個:

1. 盡量在歐美時間進場/出場,GMT 10:00-22:00 左右
2. 盡量在週三/四/五進場
3. 盡量在三/五出場

你這樣才有乘風破浪,跟著波動賺波動。
來,我就帶大家看我現在 Demo Trading 的 Model。

我把我的兩個 Demo Trading 的回測報告,都放到雲端,你要可以下載(Google Drive 連結

我只有在今天 (4/24) 稍微修改了回測報告的 html,把資金管理的參數拿掉,只留下 BBand 的參數,你看任何一張圖的最後修改時間,都是去年 2019 的 11 月 3 日。

不只如此,我在去年 11 月 3 日就有截圖兩個 Model 在優化過程中的 Equity Drawdown ,畢竟這是一組無腦 Straddle,只有稍微秀一秀 MAEMFE 肌肉,去掌握波動。

我掌握波動掌握在哪?底下我給大家看我兩組 Demo Trading在 MT5 上的回測報告中的圖。

你一看一眼就有感覺,他是不是掌握到波動:





其實你在月份也會看到有一月效應和七月效應,不過這個比較沒那麼通用,外匯的一月效應和七月效應和股市是類似:

一月效應 (January Effect):基本上可以想成一月許多人會拿到年度分紅,這時候有大量的股市分紅會從一級市場--資本市場離開,回到次級市場--也就是金融市場,尤其是美國,所以一月的時候美元會推升所有關聯的貨幣對,波動交易在這時候可能表現好,也可能表現差。

七月效應(July Effect): 七月效應通常也叫做夏季低迷(The summer doldrums),有些人指出主要是大量金融相關從業人員在夏季都會放假,所以通常流動性很低,通常這個時候波動交易可能好、可能差。

所以如果現在看回測報告,你對那六張時間圖,你沒有感覺,我會覺得很可惜,除非你有什麼特別理由,否則都應該盡量遵守這個規則。


關於 Demo Trading 的討論,一周年的時候我再來談。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週中反轉(Midweek Reversal)與回測的運用

在上週寫完〈隨機波動理論的由來 (2/3) 〉中的延伸討論--均值回歸之後,就想來寫寫在一週內常見的均值回歸特性,被稱作 週中反轉(Midweek Reversal)

這個詞經常出現在外匯交易中,有一些人考量週中反轉會特別鎖定周三,所以也有人是稱作週三反轉(Wednesday Reversal)

對於許多剛開始學習外匯的人,都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感覺外匯趨勢在一週的中間,可能是週三、可能是週四,會有一個劇烈的反轉,如果沒有反轉,可能就是一個強烈的趨勢,這個趨勢通常是週二開始。

通常來說有兩個原因:

1. 在整週連續的交易過程中,「週中」類似於股票市場一天開盤的盤中時刻,通常對於獨立交易人(retail trader)來說,他們可能會考慮獲利了結,尤其是在周一與周二的交易量不佳的情況下。

2. 在金融市場中,許多重要的資訊公布、重要的週邊金融操作(期貨選擇權結算、企業金融的操作與資訊公布、金融監理...)幾乎都是集中在周三與周五,週五因為隔夜要避險,波動本來就大,所以週三是第二個重要的時間點。

對我來說,我通常不太去抓週中反轉的時機,但是會留意進出場在這兩個區間的比例,分別是:

1. F/M/T - 周五 GMT 22:00 後/週一/週二 GMT 10:00 前

2. W/T/F - 週三 GMT 10:00 後/周四/周五 GMT 22:00 前

我通常不希望我的交易在 F/M/T 太多:

1. F - 周五開倉明擺著要付利息,而且有隔週跳空的危險

2. M/T - 周一和周二不小心遇到週三反轉,對於做波動交易的人而已比較吃虧。

我會希望多一點的交易是在 W/T/F 開倉,可能是在 F/M/T 就已經先掛(pending)在好價位,原因如下:

1. W - 通常如果有個明顯趨勢撞到心理關卡,通常是週三,如果這個時候進場,會進在心理關卡附近,通常來說,這代表 SL/TP 就會遠離心理關卡。

2. W/T/F - 我們知道在一週的波動從週一不斷增加到周五,所以周三早上 10:00 後開倉,可以先把握一波週三倫敦時間的波動,然後有機會的話,可以再把握一波周五的倫敦和美國時間的波動。

我不會刻意對週中反轉做任何行為,但是當我在回測、分析我的進場時間分布,在週一到週五中,我會去看 W/T/F 和 F/M/T 的進出場的比例和 ATR 的關係。

如果 ATR 一飆高,我就經常在 F/M/T 進場,這會稍微有點危險:


這不一定不好,這時候你要回頭檢視你的策略,是真的剛好嗎?還是你不小心過擬合了一些賺比較多的 Trade,而在其他 ATR 相同高的時候,卻沒有相應的表現?

會不會你的模型在 2010 到 2018 的回測中,之所以在 2010 到 2013 表現特別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類似這樣,自己去剖析。

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開會的兩條準則 (1) 不吵架別開會 (2) 要開就有會前會


對我來說,我很重視一個團隊的文化

這個團隊可能是我的客戶、我的合作夥伴

文化具體反應在整個公司的「價值觀的取捨」上面

我才不甩團隊什麼使命、願景,那只是老闆的幹話

除非他具體能體現在團隊的決策、思考模式和行為上面


假設你今天找了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是為了「家庭

但突然因為特殊因素,無法滿足客戶要求,造成要加班工作一個月

因為主管更重視「誠信」,但這和你的價值觀有所違背

你雖然能理解團隊加班的決定,就是提不起勁加班

然後團隊也覺得你好像不認真,你的懶散行為又招致誤會

最終你心頭悶悶的,然後開始思考可能這個團隊不適合自己...


對於員工來說,在融入團隊文化這件事情上,就是處於這樣一種被動情況

所以如果老闆沒有意識到,所有的決策行為都可能存在「價值衝突」的話

前面那種「員工心裡有說不出來的苦悶」的事情就會不斷發生



所以,基本上由我所主持、利益掛勾也是由我所主導的會議中

我通常要求兩件事情:

(1) 開會就是來吵架,沒有要吵架就別開會

當利益是被「你=老闆/主管」所決定,員工就不敢反對你

所以開會過程中,你必須要確定一條準則:

我今天會開除一個人,或是沒收一個人的年終,

 或是把一個人叫來 1 對 1 罵半個小時,只有一個原因:

 就是我發現你知道團隊做錯,卻沒有在開會的時候出聲反對。

所以,只要在開會的時候至少把不滿、不舒服扔上來,就能免責,這對一些愛推卸責任的人十分有用

先用利益掛勾的方式說清楚,只要發生且你真的沒有處罰

之後這些人就算是老鼠屎,也會在開會的時候先酸一遍 

只要有人開始酸,你就可以回嗆,回嗆的意思是你可以要他說清楚到底他的意思是什麼

但是這樣講清楚,也沒有用,還是有人會因為性格,尤其是亞洲文化在那邊悶著不講

所以,我通常會隨身帶環保餐具,裡面有一隻叉子

開會我就會把叉子隨機、不重複的在每次會議分給不同的人

被分到的就是「魔鬼代言人」,必須要講出對今天會議決策不滿的地方 

如果會議很嚴肅沉默,我就會走到這個人後面,拿叉子戳他的背,讓全部開會的人笑場,緩和氣氛

通常這時候,這個人就至少能講出 1-2 點他可能不太舒服的地方,或是吹毛求疵

這時候我通常會再講一遍:「我說過什麼?不吵架?(No fight ?)」

全部人通常會跟著講:「別開會。(No Right.)」

英文版我會用的是 No Fight, No Right.

如果剛開始大家信任度不高、或是慧根不高

不太敢反駁利益持有者,例如老闆,主管

也可以反過來做,我有時候在外面顧問也會這樣做

除了魔鬼代言人,還要有人當「猴子」

道具也很好準備,在開會前去超商買一條香蕉就可以

當天會議可能就不會發叉子,而是發香蕉

有香蕉的人,必須舉出一點他在過往開會的時候的決策錯誤

然後現場大家集思廣益,有沒有機會在那個時候,從誰的角度就能發現可能有錯?

一方面,鍛鍊拿到香蕉的人的脾氣,勇於承認錯誤

二方面,也讓他感受到全部人一起回想,可能有人能指出他的錯誤

通常對於許多敢怒不敢言的人,都會在這個時候講出來

如果在使用「魔鬼代言人」和「猴子」的方法的時候

遇到團隊所有人安靜、靜默,不敢發聲的情況

可以先用「自己」做為案例,或是舉出自己過去發現自己錯,卻沒有人指出自己錯而痛苦不堪的例子。

然後任何人,只要有人「指出他人錯誤」

在會議結束之後,都應該點名出來鼓勵,甚至給獎金

一個比較陌生剛開始的團隊,可以隨身帶 300 元紅包 10 個

開會可以講,今天能講出團隊錯誤的人,就能拿紅包

一定要和利益掛勾!指出錯誤、承認錯誤是很痛苦的

所以沒有和利益掛勾,是無法驅動這整件事情的


(2) 要開會就要有會前會

我的習慣是,如果我能主持、控制團隊利益的話

我絕對會要求要有開會前會的習慣

會前會的目的,是讓大家確定這次開會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有想要在這次會議上談些什麼的人,應該要提前先提出來

甚至會議中需要的一些資料,也應該在會前會確定什麼時候發給大家

我最痛恨就是開會的時候才拿到一堆資料

然後聽了老半天,才聽出來原來你是想要預算

會前會的舉辦,可以讓平常開會中較為活躍、負責不同事項的人開即可

正式會議的主持人,也應該由會前會的人固定輪流主持

會前會不一定要很正式,甚至可能 5 -10 分鐘而已

但是「掌握利益者」絕對不能參與會前會!


也就是說,如果我是主管,我不能參與會前會!

但是如果我是主管,在當天有要宣布或討論的事項

就是一樣請會前會主持人來和你 1 對 1 協商

盡可能避免自己參與會前會,除非團隊還不擅長開會前會

你可以參與幾次指引他們應該怎麼討論會前會

然後聲明 3 次之後就不會再參與會前會,由會前會主持人

在開會前來和我確定內容

會前會的目的,除了確定當天開會流程、資料場地的準備

更重要的就是,形塑一股團隊由下而上的力量

如果主管老闆建立的文化是正確的,這股由下而上的力量應該會和你感受到的一樣

如果感受不一樣,那就代表你在決策上的邏輯沒有傳遞下去

就需要小心,可能團隊還沒有掌握好價值觀的取捨



這個方法我活用在許多地方,我有很多例子可以講

但綜合起來的概念就是這樣,未來有機會我在分享我的故事


2020年4月19日 星期日

模擬交易週記W21 (2020.4.13 - 4.17)


在此寫的週記有幾個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 MyFxBook 上面的不足

所以主要是告知大家,MyFxBook 上面可能不容易觀察到的資訊

最主要就是:

(1) MyFxBook vs. Terminal 的線圖,驗證交易邏輯無誤 (本周:無誤)

(2) 確切的 Equity Drawdwon (本周:無更新)


(3) 交易列表中無法解釋的事情 (無, 但目前 DD 為 13%)


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用最高標準要求自己,才能逼自己鍛鍊「模仿」能力

一個我長期在學習各種事物上習慣,就是「模仿

這個「模仿」你以為很簡單,是沒錯,對小朋友來說很簡單

小朋友在學習事物時,在不懂的階段都是透過模仿大人的行為

只有真正透過「模仿」學習,你才能鍛鍊自己「圖像式思考」的能力



大人從來都沒有教過小朋友開門,但小朋友就自己看著學會開門

當小朋友看到一個鎖上的門打不開,會回想大人打不開的時候的行為

可能是拿出鑰匙、可能是按電鈴,但他不知道鑰匙和電鈴是什麼

所以只能模仿大人亂拿東西戳鑰匙孔、亂按門邊的各種東西

如果今天小朋友是透過被大人告知:「開門是這樣開,打不開就是開不了。」

那他如果是這樣學習開門,他打不開的時候他就會放棄了

因為他是在「運用知識」,而不是在學習「建立猜想

這就是笛卡兒讚賞的帕普斯分析法最重要的一點




而要鍛鍊自己的模仿行為,很重要的就是要對自己非常高的標準要求

當我在研究哲學史的時候,我把自己就是當成哲學史學家

我曾和很多哲學史學家通信,清大有一位哲學教授、台大有一位法學教授

我就去親自拜訪,感受他們的言談、思維,了解他們的日常工作形式

我也盡量讓自己研究哲學史,盡可能地去用這種高標準做事情

只有這樣,才會逼迫你「放下拍腦袋的知識運用」,開始模仿


大家都知道要寫程式,網路上也可以學,這些都是知識

但是如果你曾經和最頂尖的程式開發人員相處,了解他的一天

你就會知道他在打程式時,打的技巧、思考的方式,查詢資料的切換流程

就是他的那些無形中的習慣,讓他保持 5% 1% 頂尖的結果



你就要去模仿這樣的行為,而不是去買一本書,然後像是掌握知識那樣學

要避免這種情況,你就是要一直逼迫自己

逼迫自己成為最頂尖、最優秀的人,我們不是說要真的成為天才

而是說只有保持這個態度,你才會經常的切換到「模仿學習」模式


在這樣情況,你才能打好「圖象式思考」的根基,這真的很重要

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

萬有引力為何不和 1.9999 次方成反比?笛卡兒迴路(Descartes Circuit)

隨著時代從西元前 300 多年的古希臘,到了 17 世紀,西方自然科學的發展,帶來了兩個重要的 新元素

1. 推斷的事實(Reasoned facts)

推斷的事實有別於一般事實,往往違反感覺與經驗。例如地球是圓的,這在一般生活中是不容易感覺到的,但透過各方研究、觀測,可以推斷地球應該是圓的




2.玄妙的假說(Occult hypotheses)

這個玄妙之處在哪呢?舉例來說,牛頓發表的萬有引力定律,說明萬物之間互相吸引,如果沒有理論推導,你可能會把它當作像是玄學一樣,這種假說有別於古希臘的數學推論,也同時有別於不可驗證的信仰,例如畢達哥拉斯崇拜整數與偶數。


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隨機波動理論的由來 (2/4) 一切的證據都導向... 真相只有一個![影片]

上一篇》 隨機波動理論的由來 (1/4) 金融數據的高狹峰、厚尾現象 [影片]
下一篇》 隨機波動理論的由來 (3/4) 圖解隨機波動 [影片] 
前言

今天我們談的是兩個人於 1970 年代的前瞻研究,當時他們都試圖對金融市場價格資料的特性進行描述,他們發現要描述高峽鋒、厚尾的現象,一定要引入隨時間會改變的波動率的概念。



日以上都有隨機波動特性

尤其是第二個人:克拉克,他的研究對於做交易的我們來說特別重要,他指出,市場的波動特性(可理解成隨機波動)和我們觀察的時間間隔沒有關係。

也就是說,無論我們在什麼時間尺度觀察 ATR,他原則上都會呈現後面會提到的隨機波動特性。

但礙於 1970 年代能做到的最小資料也只是 Daily,同時研究的標的也是比較成熟、交易廣的指數。我們知道,再隨後的研究會發現外匯有日內週期的特性,但是至少在日以上,一個成熟的交易市場,無論什麼尺度都應該會是隨機波動。

延伸討論:均值回歸

均值回歸基本上不是金融市場上的共識,因為對於金融商品的基本價值衡量方式實在眾說紛紜:

- 到底現在的匯率的真正價值是多少?
- 到底現在股票的真正基本面價值是多少?

這就很難衡量。

但是基本上各家學者在各方面去假設,還是得出都會有均值回歸的特性,至於這個「均值」指的是誰算的基本面價值?是在什麼時間尺度下的「均值」?這就因理論、因學派而異。

對我們做外匯交易來說,在年的時間尺度有 PPP 可以做為指引,基本上在各時間尺度下的匯率均線,只要你能對到一組 ATR 是稍微符合隨機波動的特性的,那組匯率均線你某種程度就可以當作「均值」,至少都可以用個三個月到半年。

怎麼用呢?因為考慮均值回歸特性,如果偏離均線太遠,可能市場波動就會開始下降,當價格往回朝均線移動時,波動會加大直到穿越均線。

關於這方面可見我的舊文章〈PPP 作為起手式:使用 PLI 外匯分析教學

因此,你就可以進行宏觀的「風險管理」 調整不同標的的投注大小,調整模型 ON/OFF 的分配。當然,我原本認為某些 pair 今年(2020)因為偏離均線太遠應該波動開始收斂。

但是因為 Covid-19 和油價的問題,搞不好會出現 PPP 分析中我指出的「拐點時刻」(五到十年以上的匯率趨勢改變)

這部份對於專業交易的人就需要為未來幾年未雨綢繆,就需要開始研究總體經濟,普通交易人稍微還好,反正模型還是盯著 Daily ATR 自動自發調整交易部位,讓賺的錢不要因為波動而打折扣。

在周以內的隨機波動,就是我們要透過 Daily ATR 去「自動自發」調整交易部位。這邊我們就不會使用均值回歸,而是使用波動叢聚現象的特性幫助交易。

隨機波動理論不是就讓我們就能安心 Trade,而是你今天要在太平洋闖蕩,你有藏寶圖很好,但是沒必要和世界洋流作對,對吧?    

考慮做一堆白牌的交易影片素材



歪樓的前言

這周我在讀榮格心理學,讓我重新思考了做影片的事情

榮格心理學裡面有所謂的「集體潛意識」的概念,讀到這段的時候

我就特別有感覺,自己和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聯繫


經過幾天的靈修,我重新思考了問題

自己平常跩個七八萬的,然後自顧自 solo 錄 MAE/MFE 

至少去年我的目的已經達到,這東西懂的人知道這十分重要

我也對現在很多鬼事情很不爽,但都沒有意義

現狀我還是沒有辦法改變  

目前的結論
所以,我想可能還是會繼續做影片,但是考慮做一些素材

最好是能被坊間各路人馬拿去重複使用、延伸解釋

所以也不會像之前掛自己的牌

可能 Youtube 頻道就叫做「圖解學交易」 

然後再連回 Blog,進階內容、案例研討在這裡

影片就做成一些簡單的動畫,容易理解、3-5 分鐘這樣

我也會把影片作成英文版推到國際,推到 Reddit, forex factory 各大論壇

用國際的聲音和留言,和大家證明這東西的道理

同時也可以看看國際的交易人,會如何質疑這套理論想法

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模擬交易週記W20 (2020.4.6 - 4.10)


在此寫的週記有幾個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 MyFxBook 上面的不足

所以主要是告知大家,MyFxBook 上面可能不容易觀察到的資訊

最主要就是:

(1) MyFxBook vs. Terminal 的線圖,驗證交易邏輯無誤 (本周:無誤)

(2) 確切的 Equity Drawdwon (本周:無更新)


(3) 交易列表中無法解釋的事情 (無)


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西方自然科學的起源 (5) 感官轉向:身體的神聖性

可先閱讀:
 - 西方自然科學的起源 (4) 奧古斯丁的記號理論


目前時間軸:

從西元 5 世紀到西元 11 世紀之間,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黑暗時代」,在這段黑暗時代之中,具有教育水準的人通常都是神學家、修道院士,在世道紛亂的情況作為一股社會安定力量。



而奧古斯丁提出的「重信仰、輕理性」的思維在亂世中被廣泛採納,這使得有學識的人決定隱居山林追求信仰、又或是虔誠過著苦行、禁慾生活,祈求來世能進到神的懷抱,把人生的顛沛流離當作考驗,沉默對抗當時的世界局勢。

直到 11 世紀中期,大環境有顯著的改善,城鎮開始發展起來,歐洲內部的鬥爭開始轉而一致對外,經濟發展趨於穩定,社會開始渴求一套更多關注此生此世的思想內容。

耶穌復活是妙計:身體的神聖性

有少數的神學家把握住社會安定的時刻,提出更多轉向注重此生此世的神學概念研究,其中有一個就是「耶穌復活」的概念的創新理解。

耶穌復活的概念,說明最後神還是化身成為了「人」,耶穌不是死了之後,復活變成沒有身體的神靈存在,而是耶穌死了之後,又重新復活變成「人」。



這是一個基督教和多數宗教有所差異的地方,也可以說是獨特的特色。為什麼耶穌死後不是復活成更高級的存在,而是又變成「」呢?

代表「人的身體」是非常神聖的!

至今,基督教禮拜儀式時需要吃的一塊薄餅、喝的一小杯紅酒,代表的就是耶穌的身體、耶穌的血的神聖,也正是當時 11 世紀的新解釋,讓天主教在隨後的 1215 年將這個儀式正式納入到正式教義中。

神學助攻:感官的轉向

也因為神學理論也開始注重「人的身體」有神聖性,所以從人的身體所觀察、所感知到的一切外在事物,也具有一定的神聖性,所以在神學的助攻之下,思想發展轉向關注感官,例如看見、聽見、聞見。


這股感官的轉向,代表人類在智識上開始發現「經驗的連貫性」,並且可以透過「感官」進行「系統化的解釋」。

奧古斯丁的記號理論,之所以能忽視大自然,直接去理解背後的象徵意義,就是因為奧古斯丁忽略我們的「理解」並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得透過感官而得。

馬後炮來講都很爽,真正關鍵還是要從神學發展中產生不可逆的內部裂解,才能真正推動科學前進,畢竟當時社會的中的一股知識力量,是以教會的方式呈現。


記號理論沒落?還未被擊敗

奧古斯丁的記號理論,把自然萬物當作過渡,這個概念並未被擊敗,雖然已經開始轉向投入關注感官,但是也只是把感官所得到的、所接觸到的知識,最終還是回到神學解釋。

真正轉捩點,是在開始轉向關注「人的身體」後,從人的身體出發到外在、到整個「世界宇宙」的理解,隨後才真真正正的開始讓人去發現自然、探索自然,下回分曉。


延伸思考

正如我在上一回〈奧古斯丁的記號理論〉末尾提到的,奧古斯丁的記號理論,追求「象徵意義」而忽視所代表的「符號」,基本上可以看做是所有流行、趨勢的一個特徵。

那我們怎麼去思索、去觀察這個趨勢變化呢?很重要的就是這個「符號」背後,他想截斷那些我們在理解上的連貫性,這個「符號」和「象徵想要不讓我們去思考什麼問題?

這些「象徵」不讓我們思考的,就是潛在趨勢變化的盲點,如果我們不能自己去發現,就得像是古代的人們一樣,期待有人從理論中自行裂解進化,但可想而知機率不高。

所以時常保持「經驗的連貫性的警覺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需要去檢視自己的知識中所有「無法解釋的符號」,為什麼你會接受這樣的 Buzzword 呢?


簡言之,還是一句話,追本朔源、追根究柢的精神。

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硬性 & 軟性掛單 (2) 軟性寫法 (Soft SL, TP and Pending)

軟性的交易程式寫法,是把一個單真正的 SL/TP 放在一個更遠位置,等待價格超過 SL/TP 的位置時,才把單平倉。最常見的是兩倍法



所以當價格超過真正的 TP 時,你會偵測到然後把單關掉,這邊請留意,如果是買單(long)你是要等 Bid 超過才平倉,而非 Ask,而且當你平倉的時候,你可能:

1. 平在 Trigger TP 的上面,多賺一點
2. 平在 Trigger TP 的下面,少賺一點


軟性寫法的最大優勢,是對於 SL/TP 過度擬合的交易策略,會很容易表現不穩定而爆掉。因為你並不會嚴格的 SL/TP 在你要的位置,而是在 SL/TP 的下一個 Tick 的位置。


Pending 也是一樣,在軟性寫法中,回測就不會遇到跳多、跳空還會當作有開的情況,因為一個 tick 直接超過 SL/TP,你的 order 要開會 invalid SL 或 invalid TP。


兩倍法的好處,是你不用存 狀態變數(state variables)因為你可以直接從現有的單的 SL/TP 直接除以 2 得到 Trigger Price,但是一直反覆去和 Server 拿 SL TP 價格也是會變慢,所以通常軟性寫法會盡量存狀態變數。

也就是你可以不放 SL/TP ,而是在 Order 傳出去的時候,直接把他原先應該放的 SL/TP 存起來,你可以寫在檔案備份,如果 EA 重新啟動就去讀取檔案還原狀態變數。

Soft Pending 一定要搭配 Soft SL/TP 嗎?

不一定,如果你是要避免價格跳多、跳空,Soft Pending 搭配 Hard SL/TP 會比較好,因為範圍較小,價格跳多/跳空之後,較容易沒開到(代表回測、模擬交易的結果會更嚴格,因為你的加減碼可能沒開到)。

我通常都是 Hard Pending 搭配 Soft SL/TP ,較少使用 Soft Pending。

請特別留意,如果你使用 Soft Pending,你的 Order 並沒有正式 Pending 出去,所以你無法從市場上取得 Order 的資訊來計算,程式邏輯可能會有極大差異!



高階補充:兩倍法在不儲存狀態變數的情況下,程式中 ×2 與 ÷2 可透過位運算(bitwise operation)完成,速度有時候比乘法略快。

為了減低計算量,也有人不是算 SL 到 Entry 的範圍、TP 到 Entry 的範圍再乘以 2,而是對例如 long entry 直接把 SL 除以 2,把 TP 乘以 2。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模擬交易週記W19 (2020.3.30 - 4.3)

※ 本次周記寫於該周結束的下周一上午 6:00

在此寫的週記有幾個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 MyFxBook 上面的不足

所以主要是告知大家,MyFxBook 上面可能不容易觀察到的資訊

最主要就是:

(1) MyFxBook vs. Terminal 的線圖,驗證交易邏輯無誤 (本周:無誤)

(2) 確切的 Equity Drawdwon (本周:無更新)


(3) 交易列表中無法解釋的事情 (被跳多軋了)


本周的交易明顯 USDCAD, USDCHF 都走到 Sideway

但因為整體的波動還是相較去年找參數的時候大很多,所以都還是有開

但遇到一個不容易遇到的情況,很值得特別寫起來



正常來說,以波段交易的指標交易,搭配 Straddle 我們希望將 Straddle

開在區間外面,以防市場趨勢強烈,可以直接 Straddle 出場

比較不幸的是週四到週五時,有一組開 Sell 因為價格劇烈變動,開得太過裡面

使得整個 Straddle 就在 BBand 中間,這就極其危險


 

原因是,如果市場會 Side way,就很有可能在中間的 BBand 震盪

所以隨後 Straddle 就開的很多,同時在周一早上被跳多就軋到了

原本的 Long Straddle 沒辦法開在他要的位置,結果就是承擔了損失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隨機波動理論的由來 (1/4) 金融數據的高狹峰、厚尾現象 [影片]

下一篇》 隨機波動理論的由來 (2/4) 一切的證據都導向... 真相只有一個![影片]  

前言

其實錄完整部大概一個小時,刻意不談數學。但覺得自己錄得沒有很好,沒有講到重點,一度想重新錄、然後講數學。但想說可能還是可以當作有和朋友聊的材料,就還是上傳了。



碎碎唸一些往事

我在大學時候,原本想繼續唸數學所。因為我對數學領域的其中一個分支非常有興趣,但因為家境突然遭逢劇變,我於是在大學二年級就開始考慮從數學轉商科。

看我部落格的人應該知道,我某種程度是一個死腦筋的書呆子,為了準備碩士班,我大學就開始做學術研究,我那時後投入研究的兩個主題,分別就是:


1. 如何更優雅的處理隨機波動?

在這方面,我有 4 篇發表著作,其中最指標性的一篇就是匯率的隨機波動分析:Applying GARCH-EVT-Copula Models for Portfolio Value-at-Risk on G7 Currency Markets

同時也是國科會計畫:Applying Time Changed Stochastic Volatility Levy Processes on Multivariate Option Pricing 的研究助理,埋首研究隨機波動。

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西方自然科學的起源 (4) 奧古斯丁的記號理論

可先閱讀:
 - 西方自然科學的起源 (1) 相似性 
 - 西方自然科學的起源 (2) 奧利金詮釋系統 


目前時間軸:


在第二篇的〈奧利金詮釋系統〉中,我們談到柏拉圖的象徵主義對於搞宗教的人來說,幾乎是個超值大禮包。透過將世間萬物看作是宗教教義的一種隱喻或譬喻,對於宗教的權威、宗教的傳揚有十分大幫助。
 
在西元 4 世紀,基督教已經被定為羅馬國教,對於奧利金詮釋系統想對抗的異教來說,幾乎已經奠定了基督教的權威性。



奧古斯丁的信心轉向

奧古斯丁是一個神學家、哲學家,從小才華洋溢,19 歲的時候閱讀古希臘聖哲的書籍,開始產生想要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心,並於 30 時多歲的時候轉信基督教,活到 75 歲才離世。

奧古斯丁首先把奧利金的詮釋系統,更大力的轉向到「信仰層面」,並擴展成四階詮釋系統:



相較於奧利金詮釋系統,將歷史作為權威性、將道德作為老百姓的指引,奧古斯丁更加強調聖經中的「寓意含意」,並強調在寓意之上,還有更奧秘的「神秘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