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隨機波動理論的由來 (2/4) 一切的證據都導向... 真相只有一個![影片]

上一篇》 隨機波動理論的由來 (1/4) 金融數據的高狹峰、厚尾現象 [影片]
下一篇》 隨機波動理論的由來 (3/4) 圖解隨機波動 [影片] 
前言

今天我們談的是兩個人於 1970 年代的前瞻研究,當時他們都試圖對金融市場價格資料的特性進行描述,他們發現要描述高峽鋒、厚尾的現象,一定要引入隨時間會改變的波動率的概念。



日以上都有隨機波動特性

尤其是第二個人:克拉克,他的研究對於做交易的我們來說特別重要,他指出,市場的波動特性(可理解成隨機波動)和我們觀察的時間間隔沒有關係。

也就是說,無論我們在什麼時間尺度觀察 ATR,他原則上都會呈現後面會提到的隨機波動特性。

但礙於 1970 年代能做到的最小資料也只是 Daily,同時研究的標的也是比較成熟、交易廣的指數。我們知道,再隨後的研究會發現外匯有日內週期的特性,但是至少在日以上,一個成熟的交易市場,無論什麼尺度都應該會是隨機波動。

延伸討論:均值回歸

均值回歸基本上不是金融市場上的共識,因為對於金融商品的基本價值衡量方式實在眾說紛紜:

- 到底現在的匯率的真正價值是多少?
- 到底現在股票的真正基本面價值是多少?

這就很難衡量。

但是基本上各家學者在各方面去假設,還是得出都會有均值回歸的特性,至於這個「均值」指的是誰算的基本面價值?是在什麼時間尺度下的「均值」?這就因理論、因學派而異。

對我們做外匯交易來說,在年的時間尺度有 PPP 可以做為指引,基本上在各時間尺度下的匯率均線,只要你能對到一組 ATR 是稍微符合隨機波動的特性的,那組匯率均線你某種程度就可以當作「均值」,至少都可以用個三個月到半年。

怎麼用呢?因為考慮均值回歸特性,如果偏離均線太遠,可能市場波動就會開始下降,當價格往回朝均線移動時,波動會加大直到穿越均線。

關於這方面可見我的舊文章〈PPP 作為起手式:使用 PLI 外匯分析教學

因此,你就可以進行宏觀的「風險管理」 調整不同標的的投注大小,調整模型 ON/OFF 的分配。當然,我原本認為某些 pair 今年(2020)因為偏離均線太遠應該波動開始收斂。

但是因為 Covid-19 和油價的問題,搞不好會出現 PPP 分析中我指出的「拐點時刻」(五到十年以上的匯率趨勢改變)

這部份對於專業交易的人就需要為未來幾年未雨綢繆,就需要開始研究總體經濟,普通交易人稍微還好,反正模型還是盯著 Daily ATR 自動自發調整交易部位,讓賺的錢不要因為波動而打折扣。

在周以內的隨機波動,就是我們要透過 Daily ATR 去「自動自發」調整交易部位。這邊我們就不會使用均值回歸,而是使用波動叢聚現象的特性幫助交易。

隨機波動理論不是就讓我們就能安心 Trade,而是你今天要在太平洋闖蕩,你有藏寶圖很好,但是沒必要和世界洋流作對,對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