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先閱讀:
- 西方自然科學的起源 (4) 奧古斯丁的記號理論
目前時間軸:
從西元 5 世紀到西元 11 世紀之間,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黑暗時代」,在這段黑暗時代之中,具有教育水準的人通常都是神學家、修道院士,在世道紛亂的情況作為一股社會安定力量。
而奧古斯丁提出的「重信仰、輕理性」的思維在亂世中被廣泛採納,這使得有學識的人決定隱居山林追求信仰、又或是虔誠過著苦行、禁慾生活,祈求來世能進到神的懷抱,把人生的顛沛流離當作考驗,沉默對抗當時的世界局勢。
直到 11 世紀中期,大環境有顯著的改善,城鎮開始發展起來,歐洲內部的鬥爭開始轉而一致對外,經濟發展趨於穩定,社會開始渴求一套更多關注此生此世的思想內容。
耶穌復活是妙計:身體的神聖性
有少數的神學家把握住社會安定的時刻,提出更多轉向注重此生此世的神學概念研究,其中有一個就是「耶穌復活」的概念的創新理解。
耶穌復活的概念,說明最後神還是化身成為了「人」,耶穌不是死了之後,復活變成沒有身體的神靈存在,而是耶穌死了之後,又重新復活變成「人」。
這是一個基督教和多數宗教有所差異的地方,也可以說是獨特的特色。為什麼耶穌死後不是復活成更高級的存在,而是又變成「人」呢?
代表「人的身體」是非常神聖的!
至今,基督教禮拜儀式時需要吃的一塊薄餅、喝的一小杯紅酒,代表的就是耶穌的身體、耶穌的血的神聖,也正是當時 11 世紀的新解釋,讓天主教在隨後的 1215 年將這個儀式正式納入到正式教義中。
神學助攻:感官的轉向
也因為神學理論也開始注重「人的身體」有神聖性,所以從人的身體所「觀察、所感知到的一切外在事物」,也具有一定的神聖性,所以在神學的助攻之下,思想發展轉向關注感官,例如看見、聽見、聞見。
這股感官的轉向,代表人類在智識上開始發現「經驗的連貫性」,並且可以透過「感官」進行「系統化的解釋」。
奧古斯丁的記號理論,之所以能忽視大自然,直接去理解背後的象徵意義,就是因為奧古斯丁忽略我們的「理解」並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得透過感官而得。
馬後炮來講都很爽,真正關鍵還是要從神學發展中產生不可逆的內部裂解,才能真正推動科學前進,畢竟當時社會的中的一股知識力量,是以教會的方式呈現。
記號理論沒落?還未被擊敗
奧古斯丁的記號理論,把自然萬物當作過渡,這個概念並未被擊敗,雖然已經開始轉向投入關注感官,但是也只是把感官所得到的、所接觸到的知識,最終還是回到神學解釋。
真正轉捩點,是在開始轉向關注「人的身體」後,從人的身體出發到外在、到整個「世界宇宙」的理解,隨後才真真正正的開始讓人去發現自然、探索自然,下回分曉。
延伸思考
正如我在上一回〈奧古斯丁的記號理論〉末尾提到的,奧古斯丁的記號理論,追求「象徵意義」而忽視所代表的「符號」,基本上可以看做是所有流行、趨勢的一個特徵。
那我們怎麼去思索、去觀察這個趨勢變化呢?很重要的就是這個「符號」背後,他想截斷那些我們在理解上的連貫性,這個「符號」和「象徵」想要不讓我們去思考什麼問題?
這些「象徵」不讓我們思考的,就是潛在趨勢變化的盲點,如果我們不能自己去發現,就得像是古代的人們一樣,期待有人從理論中自行裂解進化,但可想而知機率不高。
所以時常保持「經驗的連貫性的警覺」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需要去檢視自己的知識中所有「無法解釋的符號」,為什麼你會接受這樣的 Buzzword 呢?
簡言之,還是一句話,追本朔源、追根究柢的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