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3日 星期日

關於購買力平價理論 (PPP) 之謎

在長期外匯趨勢判斷上,我與許多同業一樣用總體經濟分析作輔助。通常來說,我不太在乎長期外匯走勢的方向,但是如果短時間的外匯走勢嚴重偏離長期方向,我會認為波動會逐漸減少

這會使得我考慮整理交易的 StopLoss, TakeProfit 可能範圍要更小,或者是如果要達到同樣的獲利目標,我的 Lot Size 就要更大。

我沒有打算解釋什麼是購買力平價理論,大家可以在維基百科的條目上了解,通時可以看看什麼是大麥克指數。在經濟意涵上,購買力平價理論被證明有許多的解釋問題,同時在經濟分析中,從 1996 年以來也被發現存在所謂的「PPP 之謎(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uzzle )


所謂的 PPP 之謎,主要是指出:

1. 實際匯率是否收斂到 PPP 推算出的匯率是值得商議的

在 PPP 相關理論研究中,如果我們把範圍縮小到經濟體大致相同的國家,你也可以說是我們交易上常用的主要貨幣對(Major)上的話,基本上就沒有太多問題。

除非是一些特殊的國家,例如人民幣和中國這個經濟體,在第一點就很有爭議,但我覺得我們應該有共識應該不太想去交易人民幣  CNY 或港幣 HKD 這種外來貨幣對(Exotic)。

為什麼?因為銀行是根據交易的標的給金融機構槓桿,Exotic pairs 能取得的槓桿可能很低,金融機構就無法 Trade 大量,金融機構無法大量交易,波動就相對不穩定。
2. 實際匯率收斂到 PPP 推算出的匯率的期間太長

而在第二點的部分,我們可以參考歐洲央行 2020 一月還在研究中的系列文章:均衡匯率模型的預測力(The predictive power of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models

在這篇文章中,學者專家表示 PPP 對於發達經濟體的長期匯率的預測能力還是最好的,其他為了解決 PPP 問題而發展出來的各種長期匯率預測模型,都沒有辦法比 PPP 得到更好的表現,所以雖然 PPP 在經濟解釋上還有很多問題,但是做為長期匯率預測,仍然十分有用。

一些技術細節是這樣:PPP 在日圓和澳幣上的預測能力不如新的理論模型(但還堪用),在大致上發達的歐美經濟體沒有太大問題,同時能保持 12-20 季(3-5 年)的長期預測能力。

所以,我們雖然在經濟分析上有問題,整個世界在自由匯率下的資料量也還不夠多,但實務上還是可以作為一個好的起點

接下來的文章,我會談到在所有的一切總體經濟分析開始之前,首先我會如何考慮購買力平價理論(PPP),我會使用一年公布一次的國際物價水準指數(Price Level Index)抓長期外匯趨勢,搭配 Excel 做教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