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影響最深的是兩個,一個是 尼采 的 積極虛無主義,他的思想和心態幾乎可以成為前面提到能力的思想裝備
尼采主張一種積極的虛無主義,不要被過多的理論或是知識給侷限,然後熱切地擁抱生命中已經發生的一切
然後徹底活出自己的生命出來,不要過度擔心各種方方框框
除此之外還有近代的 維根斯坦,他很計較我們在思考上面的時候,應該如何問問題,我們很常
問出一些不合法的問題
我覺得這幫助我在思考交易或人生問題上,能問出比較正確的問題,並且維持一個比較正確的傾向(凡事都有傾向)
例如我就很喜歡維根斯坦的一句話:我們不是要區分軟與硬,而是要指出軟的硬度。
這就告訴你問問題,在那邊問會賺錢嗎?不會賺錢嗎?是沒意義的
你可以把這做成行銷的材料,但是無助於解決問題
而是你要拉出一條衡量賺錢的指標,這就是所謂思考的傾向
維根斯坦 |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但無論是哪一個哲學家
他們都是在他們那個年代面對一個他們那個時代的問題
所以關鍵不是他們的理論或主張,而是他們怎麼去面對他們那個時代的問題,而跨出了一小步
通常哲學家提出的理論或方案都很糟糕,但是哲學家對於指出問題的能力堪稱一流
所以我更喜歡的是研究哲學史,讓我也不至於過度的鑽研不必要的哲學內容
(例如過於艱澀的文學與解釋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