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MAE/MFE 進階學習方向:進階分析(不需要數學)

原本規劃 MAE/MFE 錄影大概要錄三個等級

分別就是 入門與案例分析進階分析進階優化

但目前還沒有後兩個等級的分享規劃,因為真的會開始比較複雜

我錄的入門等級的東西,如側欄標籤:交易-最大幅度分析

目的是讓你掌握思維,聰明的人可能看 一兩集,剩下都能自己推導出來

因為你掌握 MAE/MFE 的思維方式之後,其實會明白這不難

但是與此同時,你也會感受到很強烈的 Code 難寫、分析流程繁複和難以觀察

所以你不想動,所以我的目的是讓你開始動!

所以歸劃會再多錄一些分析影片(通時會持續追蹤我跑出來的模型後續表現)

光是這一點,我覺得我就要投入很多心力



但!對於一些想要進階學習的人,該怎麼辦呢?

例如你真的有用,覺得有幫助,想開始掌握更深層的分析技巧

我這邊分成兩個方向:

1. 進階分析(不需要數學)

2. 進階優化(需要數學)

給大家一些建議



1. 進階分析(不需要數學)


A. 金融市場基本上存在隨機波動的現象,所以也就是說我之前要大家

鎖定一個波動水準去做,是簡化問題的方法,實際上你可以以波動為單位做優化

舉例來說,MAE 原本單位是 Pips ,你可以換成是用當下的 Daily ATR 當作單位

例如原本你的 AE 是:10 pips, 15 pips, 18 pips

那你可以改成以 ATR 當單位:2 ATRs, 1.5 ATRs, 3 ATRs

這樣再重新走一遍所有 MAE/MFE 入門教學(然後通通換成以 ATR 當單位)

挑選的 ATR 應該目標是讓 MAE/MFE 分布應該要比較明顯的高低波動分離

這就有很多功課可以做,目的就是拉大你的模型適配的波動水準範圍



B. 外匯市場有很強的日內週期波動效應,代表隨著時間可能潛藏什麼規律

所以你除了考慮價格面的 MAE/MFE ,也可以考慮時間面的 MAE/MFE

例如進場 10 個 Bar 之內的 MAE,或是進場 10 個 Bar 之後的 MAE

這就是在海龜投資法則中的 edge-ratio (優勢比率)

時間面的規律和你的策略又有什麼關係?它體現出來的結果的意義是?

目的就是希望不要付太多利息成本、和調控整體交易平均持有時間 


除此之外一般會假設,好的訊號(或是承擔更高的方向風險)的情況

他進場之後越短的時間,達到的 MFE 相對 MAE 比例應該更高

所以除了 fit 日內週期效應,也可以觀察訊號本身是否體質夠好

目的就是需要一個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衡量交易策略體質的方法




C. 多貨幣兌的進出場 MAE/MFE 怎麼衡量?

如果我有一組策略買進 EUR/USD 1 lots  同時也會賣出 USD/JPY 3 lots

這樣的 MAE/MFE 怎麼衡量?這時候你可能要用整組的損益作為 MAE/MFE 計算標準

這給你一個新想法,也就是 MAE/MFE 不以單貨幣兌的價格來計算

而是以每次進場的交易組合的整體損益來做計算,來做整體的 SL, TP

那這時候的移動停損可能有多個組合,損平停損也有多個組合可以達到

例如 EURUSD 買進 10 元, 現在價格 8 元,USDJPY 買進 15 元,現在價格 17 元

現在損益是 EURUSD 損失 2 元和 USDJPY 獲利 2 元,損益 0 元

我如果要放停損 5 元,是要放 EURUSD 停損在 5 元 + USDJPY 停損在 15 元呢?

還是 EURUSD 停損在 7 元,USDJPY 停損在 13 元呢?

我要採取怎麼樣停損組合?整體曝險如何控制?



D. MAE / MFE 與我的進場 lot size 的關係?

我有沒有辦法從 MAE/MFE 的結果,總結出我的策略合適的掛單大小?

是不是應該在怎麼樣的 MAE/MFE 分析結果之下,我應該採取積極掛單?

而在什麼樣的分析狀況之下,我應該進場大小少一點?

舉例來說,如果我進場大小是否應該和 SL/TP 有關?

如果 SL = 10 元, TP = 20 元,我會進場 1 個單位

那如果這筆交易進場時 ATR 很小,從 ATR 計算的 SL 可能只有 5 元,TP 只有 10 元

那我是否應該改成進場 2 個單位呢?

但因為波動也變小,我是否其實也不應該積極進場?或許 1.8 單位更好?

目的是要得到更穩定而持續的損益,工業化生產報酬率和工業化承擔風險



 E. 反向單的 MAE/MFE 可以使用到幾個 level ?

MAE, MFE 之後,我們還可以看 MFE 之前的 MAE

也可以再看 在 ( MFE 之前的 MAE ) 之前 MFE

我可以更細膩的把我的進場單,搭配多組反向單來控制曝險

目的就是讓我整組策略的風險調控權重可以更細膩,隨時可以看團隊資金需求進/退場

但這個一般人我是不推薦用... 除非是機構,我覺得這麼細膩很容易無解

但還是提供給大家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